20220628

20220628



趁著記憶鮮明趕快來打點心得。


下午三點看了Broker,自從開始追了漫威之後,真的鮮少有想看的電影不在首映當天去看,也更難得這次才上映四天,就有兩位朋友先跟我說了心得。(更別提推特上大家的心得w)當然不是漫威的話,先看見別人的心得對我來說沒有太大的影響,真的只有因為漫威而被暴雷而生氣過(也才因此永遠都挑在首映當天第一場就結束。)

離題了,我以為久違一個多月的電影院還是會讓我感到有些焦慮,但不曉得是不是因為覺得自己看的電影已經偏冷門+選擇的時間的關係,比起上次放鬆了不少。還是對於奇異博士第二集沒能像之前多看幾次而感到有些遺憾。也錯以為放鬆一些可以好好入睡並帶著愉悅的心情去看電影,但大概是因為昨天和店長聊天的關係,我失眠了整夜直到四點又補吃了第二顆藥才能入睡。

是枝裕和導演的作品我看的不算多,常常看人說導演是一位喜歡就會很喜歡、不喜歡就會睡著的風格。記得第一次接觸還是因為福山而看的《我的意外爸爸》。那些年還沒有概念什麼是電影好不好看、背後寓意和分鏡那些,對我來說只要特效夠厲害,或是演技夠強都能讓我忽略一切不合理(?)。直到後來成長過程遇見了更多演員們,當他們述說著為什麼挑選這些作品、甚至是漫威喜歡放在工作人員後的小片段,才讓我意識到要用影像說一個故事真的需要非常多的喜歡和努力,也是後期我喜歡泡在電影院整天的原因之一。過了這些年對於意外爸爸的故事已經有些模糊,但仍記得散場後留在心裡的餘韻,記得當年為此消化了好幾天,儘管那時我只記得我的心得只有「好看」之類的寥寥幾字。

第二次看就是因為斗娜而看的《空氣人形》,對於小望和老人在公園的那段對話感到很惆悵,就算是人也會感到心裡空空的。還有人是可以被回收而小望也確實在失手後這麼做了,那一段讓我覺得「果然人類就該、也會有這樣的下場。」但那種畫面明明明亮卻讓人感覺鬱悶的感覺,讓我有些沉浸卻又矛盾地覺得有些抗拒。這大概就是我對導演風格的想法。

這次看《Broker》,相鉉那種總是換種說法去合理化或是披著善意實則做著讓人難以接受的行為讓人有些討厭不起來,他的確好好地照顧孩子,但也的確在做人口販賣。人生在世是不是就是這樣一體兩面才能生存下來呢?我一直覺得自己在做的好事,會不會也是一種一廂情願的傷害且不被接受的呢?東秀總是等待著來接他的媽媽,在瞭解自己也可能是不得不被拋棄後原諒素英那段,突然覺得人和人之間就是這樣的羈絆吧?在別人的身上找到自己受過傷的影子,並試著從中原諒(又或是更加執著,比如我後面會討論關於昨天和店長的聊天)。素英看起來並沒有想要拋棄孩子,甚至因為孩子的爸爸說的話而下手,都能感覺出她身為媽媽的那種執意,雖然最後看起來並沒有接回孩子,但因為這些事、遇上的這些人想必讓她重新開始後有了些新的可能(也許她會接回孩子,也許以後再也不會有孩子,又或是有更多的可能)。秀珍看起來為了抓到現行犯也遊走在法律邊緣,到最後接手照顧孩子,都會讓我猜測她是不是也像東秀一樣,受過了相似的傷才對這些無法理解並感覺她的憤怒。覺得她和東秀如果出身相似,那就是相似環境造出了不同性格的對比,東秀依舊相信人,而秀珍看起來並不相信。李刑警就像是生活中總會遇到那些堅持並抓著標準線的人,儘管出場和台詞都不算太多,但像是良心一樣的存在還是讓人覺得有些不得不接受的感覺。

整體來說我對這部電影的感覺沒有很特別的喜好,但最有共鳴和差點哭出來是在大家關上燈,素英那一句又一句的「謝謝你的誕生」,這大概就是我不喜歡過生日的原因。我並不覺得我的出生是被期待的,也不覺得出生是一件好事,儘管到現在還在進行式,但有時候看著身邊人顧著孩子,我顧著我妹兒子的時候偶爾也會覺得「如果我也能對自己的出生感到喜悅就好了」,流於形式的送禮或祝福到現在都只讓我覺得負擔。這也是我每年需要許願的時候總是對自己說的話──「希望有一天妳能接受並慶幸自己的出生。」也許這部片日後被想起只會記得是部淡淡的、關於各種救贖和原諒的無血緣家庭故事,但我還是感謝斗娜接演了這部片讓我有機會看了一部電影。


結束了電影後,接著在五點五十分看畫風驟變的《Top Gun》,那種刺激的飛行畫面讓我有幾度想起了搭飛機的緊張感,感覺如果有4D的話就能體驗出國了(開玩笑w)。大學的時候因為陪著朋友追星而有幸親眼見到阿湯哥,拿到了簽名並合照,儘管那張照片裡的我因為被後面人群擠壓而狼狽地不得了,我還是看見了淺色眼鏡後那雙開著發電機的雙眼。這次在看電影的時候也被電了幾回。果然大叔的魅力是他人無法理解的w。可能是因為沒有看過第一集的關係,對於劇情中重提的部分沒有太多感到共鳴(某些片段有種刻意的感覺,像是要讓看過第一集的人重溫的那種感覺?)只是覺得獨行俠獨自背著苦衷而後再次和隊友的兒子合作並解開心結的故事的確溫馨,但好像沒有想像中太過意外的部分有點可惜(雖然我也不知道我對這部電影和故事有什麼樣的期待w又或許正是因為我沒有看過前面電影和對故事情節完全無知的狀態才會有這樣的心得,也許有朝一日我也會找第一集看一看,說不定能有不同的心得。)



關於和店長聊天的部分。不曉得是不是藥物影響,我這將近一年來話多了很多,偏偏又是個不擅說謊和隱瞞的人,所以總是在店裡擔當轉達的角色,大至新的活動或點餐規定公告,小至給休假的同事補充有趣的客人日常等等,所以有時候我真的覺得我吵得不得了而感到很沮喪(離題)。總之,不曉得是不是我有什麼樣的氣質,店裡這三年來的工讀弟弟妹妹們都會找我聊天,各式各樣的話題都有。前些天一位工讀弟弟跑來跟我說他覺得自己很沒自信所以買了本書並給我看了書名,當我正打算說:「去找店長聊聊。」時客人就來了而錯過了時機。推薦店長的原因是店長本身心理系,又垃圾話很多(不是w),是很能適時轉換說話時機和氛圍的人。我一直覺得我和他有些相似,也覺得若我也喜好說話的話,說不定有可能會成為像他一樣的人的那種感覺。和他提及這件事時得到了一模一樣的答案,不知道為什麼話題就聊到了心理學。儘管我們在之前搭班的時候就有聊過一些,可能潛意識覺得他是心理系很大機會能理解我看身心科等等的原因,總之我透漏過我正在看醫生,不過只很簡略地說是因為睡不著覺。

「我也一直都有那樣的念頭。」當他說出這句話的時候,我突然覺得那就是重點了,難怪我會覺得我和店長如此相似。這種話聽起來很像神媒在說的,但不得不說我的第六感(又或者說是敏感)真的很厲害,我能看見的東西總是命中率極高的。和他聊了很多,尤其是前陣子看完了《你發生過什麼事》和《11個我與城堡》,他非常誠摯地說覺得我非常適合這一行業,但也正是因為我的特質而很不適合這行業(和我對自己的想法一樣),他舉例了一些他上課學到、而我在書上目前都沒有接觸過的方法,讓我試著去處理自己的情緒,但也很直接地跟我說有些東西並不是靠著自己就能完成,比如療癒、或說是接受並放下過去等等的(這點我也知道,只是現階段還沒有辦法開口對其他人說。)提及了影響我們截至目前人生的一些故事和觀念,都能接受理論上的解釋,但該怎麼去解套都還是難以有定論等等的。

我很高興終於遇到能接受我這樣想法並相似的人,以前不是沒有遇過,只是更多的都會在後來變成各有各的立場,並沒有能理解或有共識之類的討論。當然與人理性討論一直都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但沒能有個尚可的結論都會讓那些遺憾被放大,然後就再也不會被提起。所以我昨天吃完藥後,忍不住思考了他教的方法,因為還不知道該怎麼使用,所以所有影響過我的各種大事通通在睡前襲來,打從最久遠的幼稚園記憶(有些意外吃了藥物之後被遺忘的只有近期一些無傷大雅的小事。)到昨天午休時討論過的各種畫面。這就是我想像力豐富同時令我感到困難的部分,我能想像各種故事和畫面,但我對於控制是無能為力的。這也是一直以來沮喪時就想打字或寫字的原因,我想試著用別的方式讓它們被整理一下並離開我的腦袋。直到我現在打字的當下都還是同樣的一句:「人生好難。」

泡在電影院半天後再來打心得真的是一件疲累的事情,但我久違地感到了舒暢,也許是近期亂七八糟的情緒終於能被強制停下和被輸出。光是想到上了三天班的休假被我用電影填滿,再下一次的休假要去文具展和看終於上映的《King Maker》,隔天也許再迎接我妹兒子就覺得很累......,但我還是覺得這幾天的安排還行,至少在生理上,我還沒到緊繃就還可以吧?變胖了都

不曉得等會還能不能往腦袋裡吸收韓文ˊ_>ˋ......。


順帶一提,沒想到秘密森林居然在我生命裡兩周年了,去年順利在六月重溫第一次完畢,沒想到這個月又忙到沒辦法看完......。這幾天也許找時間補完可以再繼續寫故事,真的希望有朝一日是能用韓文寫出他們的故事的,雖然那一天大概還很遙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