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02

20221201




今天睡醒打開音樂就收到了一年一度最期待的Spotify限動。(這習慣是幾年前去好友家後才開始的,她總是一早起床就打開音樂開始洗漱化妝,那時才發現原來可以這樣開始一天,我以前總是從走出家門戴上耳機的那一刻才開始音樂。於是從那之後每天醒來就會先點一張歌單播放直到出門再更換。)一邊對著去年的統計數據才發現原來少了很多,猜想是因為去年疫情前我總是下班就走兩站捷運去散步運動順道逛街的關係,因為直到目前都還確診數很高所以有點縮回自己的小圈圈減少移動。不過最近有打算重新開始走路了,我好想念那種感覺,在走路的音樂中只有自己的世界的那種想像和安靜裡(矛盾w)。

說到想重啟的原因有一小小部分是因為前陣子變胖了,雖然褲管的地方沒什麼改變,但腰圍的部分顯著感到不適-_-(而我就更逃避地把那幾件喜歡的褲子收好放在抽屜中w)。不曉得是不是因為我從小就在思考那些生死和他人的問題,總覺得真的到了生死關頭還在計較那些數字好不切實際。也可能是因為學生時期被給予的飯錢有限也不夠買吃的,餓肚子的時間很長,導致我覺得只要能吃飽就是一件很好的事情而不想再重憶餓肚子的感覺。也許是小時候只要當餐沒吃完的東西下一餐得繼續吃到完導致我認為放在碗裡的東西都不能不吃掉的恐懼,我總是對於吃不敢挑剔也不能選擇。總之我對於減重或減肥這件事非常不上心,興許是以前校隊的關係運動量足夠消化那些食物,現在年紀慢慢到了消化減緩加上運動量不足而增重明顯。反正學生時期就算是要為了比賽而減重也沒有比較認真但那已經是我最認真節制的時期了XD 最近有在思考要不要為了健康稍微調整一下自己的身體狀態,畢竟都在這個月中看了那麼多醫生調整中......。反正年底到了,期許一下下明年好像也不錯。

因為我從來也沒想過我會活到這個歲數,這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從14歲哭著想結束一切,到掙扎安慰自己只要活到18歲、22歲到25歲,然後勇敢地跨越了那一條我認為可能也跨不過的27歲,慢慢地轉變了心態。儘管仍舊不會想到退休那種遙遠的年紀,但至少我並不悲觀地再給自己一次又一次期限和心態去苟活。這也是我這一年多來經過藥物和遇到事情後的轉變,才會想和醫生聊天關於憂鬱症和焦慮的問題。從不敢設想它們會永遠離開我,但能像現在這樣的狀態活著還是有記憶以來第一次,這麼輕鬆,因為想做而做,雖然還是會擔心別人的反應但更勇敢地接受自己也有表達的權利等等的,原來這是一件這麼特別又平凡的事情。

正如同我也從沒想過竟然會從別人的口中聽見「我覺得妳...好像不太一樣了。」昨天和前前店長一起出外送東西,上車後其實我有一點點糾結(我總是容易在坐車時陷入到底要坐什麼位置的恐懼)。最後還是開口詢問後坐在了副駕駛座,和人在這麼密閉的空間真的很讓人緊繃啊,就算旁邊坐著是非常照顧我的前前店長還是會緊張,不,旁邊不管是誰我都會這樣,看哪,不特定型焦慮就是這樣跟著我。(離題)總之,一出發前前店長就說了這句話,當下的感覺有點奇妙,可能是大腦正在判定這句話是褒義還是貶義,最後尷尬笑著說出:「我也覺得我不一樣了,去老闆娘那邊遇到的鴨頭跨不過去,倒是跨越了很多自己過不去的坎。」前前店長笑了出來,「我記得妳以前比較害羞,但我現在看妳跟客人介紹東西那種很有自信的樣子......。」我回答「在老闆娘那邊被要求一定要大聲叫賣,我在工作的第一天瘋狂在心裡跟自己對抗,當喊出去在短時間喊成習慣後,雖然只有工作三天,但我真的覺得開口變得沒有那麼困難。」

我被很多人問過怎麼不找外派的工作,他們都覺得我在說外語的時候更加活潑和看起來更快樂,其實我不知道那樣的我看起來如何,我只知道說外語的時候我會給自己足夠的空間犯錯,因為都能得到理解,但在自己的環境說著母語的時候就會擔心別人受到傷害──儘管人不一定會那麼容易受傷。但正是因為我曾經不小心傷害過別人也總是覺得自己因此受傷,才更需要三思後言。我也會緊張在說外語時帶點不確定的試探、卻也享受在能夠用不同的語言和別人說著一樣的話,現在看來那好像是一種試圖讓人理解我而我也試著理解他人的純粹環境,沒有多餘的想法,只要想著如何用字彙組成句子,像回到小時候剛開始學說話那種單純(我妹兒子真的讓我重新體驗成長w),這樣就讓我感到很幸福了。回到第一句,和人溝通與到外國生活壓力是截然不同的,我連自己生活的環境都要那麼努力去適應,驟然改變整個大環境只會讓我感到崩潰,看看前一秒還笑著跟同學打賭才不會哭、下一秒領到畢業證書要離開讀了六年和三年的國小國中就哭出來的窘迫不安。換其他地方生活?先別急啊......。

最近這個月看完了五本書,其中一兩本是國小必讀清單上的那種,長大後重讀才發現當年充滿問號的答案原來真的是需要經過歷練,沒有走過一些路那些不解都不會得到解答,就像我也沒想過鴨頭會成為我高薪的距離,但卻讓我因此有機會走向自己曾經想像過『和他人開口』的樣子。這樣說來其實有點害羞,但都到了這個年紀承認自己夢想的事,對自己坦承心中一直有的想法也沒有什麼差別了吧?......都忘了前兩年有沒有這樣對自己坦白過了。

小學第一個夢想是警察,因為受了港劇的影響,但是因為大家都寫老師而跟著改了答案。國中初期因為對很多推理小說有興趣而有了法醫的念頭,但當時英文不好而作罷。國中中後期看到了韓團而自己跟著影片學跳舞後,才真的在那一瞬間覺得──我也好想成為被眾人注目的焦點。又是個極為矛盾的地方,我討厭被人看著,卻又渴望被看見。總之從那之後,默默地參加了一些唱歌比賽,也勤奮練舞,但也因為焦慮總是在被看著時表現得很糟糕,卻意外地在高中,對,我最討厭的高中時期成為了站在前方帶大家跳舞的那個人。總之一直有一種只有站在音樂或是戲劇前面,我才感覺到我自己的荒謬想法。直到現在都還對螢幕前的樣子有些嚮往,也許去扮演他人我就能表現出那些我隱藏的樣子之類的,比起他人還是更想往內探索自己的那種強烈想法,亂七八糟的,但也就這樣走到現在了,和我的人生一樣。

其實不曉得自己在說些什麼,總是對自己想要的事情沒有頭緒,儘管對這件事有夢想,但我仍舊待在這個安穩的螢幕後面敲敲鍵盤,也許這樣就能成為另一種樣子。表達果然很難啊,儘管喉嚨有定義有半截通道但還是好難啊。總是毒舌真實相處的長年好友也說了「其實妳長的精緻,也不比其他人差。」但還是對於外表感到沒有自信啊,雖然躲在隱形眼鏡和妝髮的後面會好一些,但我還是...沒有自信。藝術的東西,我果然適合的部份就只有寫寫文字或拍拍照吧?

在打這篇日記之前還正幫一位這幾年認識的一位朋友解讀人類圖(也只是初學得靠網路資訊輔助解讀),我真的對這東西好著迷,尤其在發現我所認為的缺點其實沒有不好,我看得見的看不見的特質都讓我變得更加自信一點點。也許真的就像一路走來,很多東西都只是時候未到,等待回應和2/4的人生角色,而我總是幸運迎接到那神奇的一刻到來。

順帶一提,一直是漫威鐵粉的我居然到今天才去看完了黑豹。從終局之後一直要讓我重憶那些年失去的東西真的好傷啊,偶爾會瞥見大家都說第四階段不如過往精彩,但我其實都還是沉浸其中,因為擁有過那些美好的歲月時光,才會在失去後被迫去學習接受和釋懷。不管是哪一部影集和電影都讓我感覺到真實,不再透過盔甲成為英雄,而是從卸下一切後回歸人最初的情緒,我真的愛死這種題材。所以第四階段雖然熟悉的角色變少了,但我還是在努力接受這些電影試圖傳達(?)的意義。對,儘管看完後都會感到失落和痛苦,但我喜歡這些英雄們真實的樣子。人努力活著,就是英雄了不是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